首页 首页>梨苑保护

什川教场古今谈

2022/1/30 21:26:41发布 来源:金城魏氏网www.lzwei.com  查看 次  
什川教场位于原来城堡南面200米以外偏西的大片地段,东以南北走向的大街为界,西至南北走向的长城下,占地面积二百亩左右。什川教场的由来,首先要从古代什川的战略地位和军事设施等方面说起。秦汉时期,黄河金城、榆中段是一个古渡口,属边陲要塞之地。
作者 魏公平 魏立中



教场街上的社火队在表演

“教场”一词是历史上对操练和检阅军队场地的称谓。

什川教场位于原来城堡南面200米以外偏西的大片地段,东以南北走向的大街为界,西至南北走向的长城下,占地面积二百亩左右。

什川教场的由来,首先要从古代什川的战略地位和军事设施等方面说起。秦汉时期,黄河金城、榆中段是一个古渡口,属边陲要塞之地。

秦朝大将蒙恬率军收河南地,因河为塞,防御匈奴侵犯。到了明代,为抵御残元势力鞑靼南下侵扰,在什川筑起南北走向的长城,厚约二丈,高约二丈多。

据《兰州古今注·长城》(张维撰)中载:“自兰州西城至靖远界,沿黄河南皆有长城遗址,断续数百里。”此长城从西固区新城沿黄河往下游建筑,至靖远县,长约二百余里,北入宁夏,西接河西走廊长城。

另据明万历三十三年(1605年)《临洮府志》载:“什字川堡在金县(今榆中县)北190里……北宋所修。”

由此可见,北宋时期,建筑了什字川堡,用以屯兵戍边,抗击西夏,它与榆中县一条城(现青城镇)连为一线,是北宋重要的军事防线,驻有重兵以抗西夏入侵。位于什川中心的教场,是当时操练兵马的重要军事场地。



教场隍城渠

据清《读史方舆纪要》卷六十载:“县北一百九十里有什字川仓、一条城仓。宋元丰四年(1081年)置,六年废,寻复置。”

据此记载证实了什川从宋代直到明末,是抗击西夏、吐蕃、鞑靼的重要战场,不但驻扎重兵保卫疆土,又是国家囤积粮食的粮仓之一,常驻有守军守护军用的屯粮。

所以什川中心的教场是驻军操练兵马必不可少的军事场地,在当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。

明代宣德、正统、成化年间,盗贼四起,魏氏先祖为保卫什川,经常在教场训练兵马,配合官兵迎战贼寇,在战斗中有很多人战死。有魏白任千总武职,魏成任千户之职,屡建战功,世受封赏。

清代初期,国家统一,兰州地区战事平息,什川堡基本上没有驻军。什川教场面积逐步缩小,其南北两面被农民栽植了果树,成为果园。

其余地盘成为什川武学堂骑马射箭等习武活动的场地。这里为国家培养了许多军事人才,考取了武举人的有魏天宁、魏彦藩等20多人,还培养了大批武士,有些入营当兵,为国捐躯者不在少数。



教场里的梨园

民国初年,什川武学堂停办,教场地盘被开垦为肥沃的良田,也是什川中心地带唯一一片未栽培果树的粮食生产基地,总面积约为一百二十亩,其地权大多归富有人家。

1951年,土改工作队将什川教场上等田地分给穷苦农民耕种。农业集体化后,全部土地归公,什川教场被长坡大队和南庄大队的七八个生产队耕种。

农业体制改革后,什川教场地被许多户农民栽植了苹果树和梨树,成为大片果园。

1998年3月开始,什川中学在教场北部沿街处建起校园,占地二十多亩。附近建起了许多商店和民居,使这一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来源:《什川史话》

© 2013-2023 金城魏氏网 备案号:陇ICP备16002082号-1   网站维护  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65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