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首页>非遗

希望将水车制作工艺传承下去

2024/8/22 16:04:31发布 来源:金城魏氏网www.lzwei.com  查看 次  
据《皋兰县志》载,清光绪年间,西固有水车50多轮。如今西固仅存的老水车在黄河南岸,位于新城镇下川村北200米黄河边。老水车旁立有一碑,上面刻着黄河水车碑记:“明嘉靖年间,兰州志士段续借鉴云南筒车利用水力提灌田地之原理,创制水车,提流润禾,造福桑梓。清乾隆五年,西固贤
原文转自公众号:老魏的新视界   2024-07-15

据《皋兰县志》载,清光绪年间,西固有水车50多轮。如今西固仅存的老水车在黄河南岸,位于新城镇下川村北200米黄河边。老水车旁立有一碑,上面刻着黄河水车碑记:“明嘉靖年间,兰州志士段续借鉴云南筒车利用水力提灌田地之原理,创制水车,提流润禾,造福桑梓。清乾隆五年,西固贤能刘功依法仿制,创新推广,浇灌良田千万亩,惠及乡里数百年。”如今这架水车已经被列入兰州市西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,多年来坚持维修这架水车的师傅是苏善来。

今年59岁的苏善来是西固区下川村村民,是远近闻名的好木匠,也是兰州水车省级非遗传承人。他的爷爷苏永仁和父亲苏明训都是木工,在下川村制作和维修水车,传到他已是第三代了。


“我爷爷去世得早,我没有见过他老人家,但是我父亲告诉我,在他有记忆以后,我爷爷经常一边在牛皮纸上画着各种图纸,一边给他传授水车工艺,所以我们家手艺的传承没有断。”苏善来上小学四五年级时,每次父亲做活他都在旁边看,有时也帮着干些力所能及的事。16岁初中毕业后,苏善来正式跟父亲做木工活,也经常与父亲一同修缮水车。

苏善来说,制作和维修水车不但吃力,也很危险。过去,水车维修工作一般在初春灌田之前开始,他父亲领着十几名工人干活,少则十多天,多则一两个月。水车通常三年换一次弯弦,更换一些朽坏的小辐条、蹬弓子。冬灌停车后,还得把水斗和挂水全部拆掉。

苏善来初学时,父亲不让他学做水车,因为父亲真正见到过在制作和维修水车过程中发生的悲剧,可后来看到儿子很喜欢且很执着,只得依他。

“我一开始接触这门手艺的时候,觉得从零开始的制造想来比维修更困难,但真正上手以后才发现,和我理解的不一样,维修水车比制作水车难度更大,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水车的体积巨大。当接到维修水车的工作之后,我会对水车进行全方位的观察,以此来判断水车受损的原因,从而决定该如何维修,需要修缮的部分又应该采用什么木料更合适。”苏善来说。


谈及水车,苏善来充满了自信:“和水车有关的东西,就没有我不知道的。”面对下川村仅存的这架大水车,苏善来对这个接近20米高的“庞然大物”身体里每一个结构都了如指掌:“大水车有36根辐条,与36天罡相和,两根辐条间靠‘穿撑’拉紧,靠里又有108根小辐条固定,意为梁山108将‘合力’,连接和加固小辐条的则叫‘蹬弓子’;架水车的墩架叫‘马口’,引渡部位由‘引架柱’、‘引架拢’,水斗中倾入的木槽叫‘掌盘’,‘掌盘’的出水口叫‘猪圈门’,把水引向渠道的木槽则叫‘慑槽’……”

现在水车的功能已经被抽水机所替代,但苏善来对水车的热爱无法被替代,他在闲暇之余制作水车模型。“我在制作水车的过程中能获得心里的安静。这些年大大小小的水车有的卖出去了,有的送给亲友了,加起来做了上百个。”苏善来开心地说。

2022年,苏善来因为政府安置搬入了西固区城区,并找了份工作,可从小成长在下川村的土地上,从小被水车陪伴着长大的他,仍然会经常回到下川村的老水车旁,感叹岁月的沧桑,也畅想未来:“我父亲在水车这项事业上,付出了52年的心血,我从16岁正式跟着父亲学做水车,到现在已经43年了,这么多年让我对水车工艺充满了感情,我现在就希望能把这门技艺继续传承下去。”

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董永前 见习记者 王程君

上一条:莲邑魏氏文化艺术——戏剧
下一条:已经没有了
© 2013-2023 金城魏氏网 备案号:陇ICP备16002082号-1   网站维护  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656号